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在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10月16日举行的一场保护海洋公益活动上,其透露,再过一周,由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和野生救援海洋守护者张雨霏共同参与的微纪录片《一网无弃》将正式与观众见面。
在《一网无弃》中,身为潜水员的黄轩在海南万宁参与水下打捞“幽灵渔具”,向琼海潭门镇的渔民深入了解渔网回收情况。张雨霏则在江苏连云港走访废弃渔具再生工厂,在从事渔网回收的当地居民家中有了一次不错的体验。
废弃、遗失或以其他方式丢弃的渔具所引起的海洋垃圾问题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十分之一的海洋垃圾都是废弃渔具。
这些漂浮在海中或沉入海底的废弃渔具变成了“幽灵渔具”,为许多海洋动物布下“死亡陷阱”:它们缠绕海龟、鲸、海豚、海鸟、鱼类等动物的颈、鳍等部位,使之无法呼吸或失去活动能力,最终死于窒息或饥饿。
此前,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有超过64万吨“幽灵渔具”被丢弃在海洋里,造成13.6万只海豹、海狮、鲸类等海洋生物死亡。
“如果海洋中的垃圾太多,它们就会像生活在垃圾场一样。”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朝晖说,“幽灵渔具”严重削弱了设立这些海洋保护区的努力和保护成效。
控制和逐步减少“幽灵渔具”难度不小,其中涉及渔网具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废旧渔网具回收处理技术、相关奖励补贴政策等多个问题。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杰人认为,解决废弃渔具需要政策决策者、渔业管理者、渔具生产者、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和参与。
在此次活动上,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说,希望《一网无弃》能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也是解决废弃渔具问题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