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马科斯12小时内访华中方三字回应使其安心

发布时间:2025-09-18 06:31人气:145

  9月10日,北京的一纸批复,让马尼拉坐立不安。中国国务院宣布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果不到12小时,菲律宾外交部火速抗议,马科斯政府气急败坏。

  中方的回应仅三个字:“不接受”。这场不到半天的外交交锋,背后可不只是生态保护那么简单。

  首先得说清楚,中方设立黄岩岛保护区并不是一时兴起。根据中科院发布的《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估报告》,该海域珊瑚礁白化比例高达30%,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生态系统已经到了“该治不治就彻底废了”的边缘。

  自去年以来,中国科考船“珠海云号”和“向阳红10号”多次对该区域进行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系统的监测,数据扎扎实实,不是拍拍脑袋就能编出来的。

  但环保只是表面,主权宣示才是关键。就在8月底,菲律宾海警公然闯入黄岩岛泻湖,还试图用浮标“圈地”,紧接着又往仁爱礁“坐滩破船”上送建材。

  中方此时设立保护区,从时间点上看,显然是回应菲方连番挑衅的一记正面出击。换句话说,这不仅是环境治理,更是一次“红线”的明确划定。

  而且,这招并不新。早在永暑礁、赤瓜礁等岛礁上,中国就采取了类似的“民事化”战略:搞医院、建气象站,设保护区,国际社会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相比之下,菲律宾那边靠的是渔船非法作业、污水直排、乱扔渔具,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远比想象中严重。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的监测数据,2024年一年内,仅在黄岩岛周边非法作业的菲渔船,产生的废弃渔网就超过12吨,污水排放量相当于一个中型城镇。

  所以,看似环保,实则布阵。中方用“保护区”这三个字,把主权、反制和国际舆论同时绑定在了一起,一举多得。

  面对中方设区,马科斯政府第一时间跳出来抗议,指责中方“非法设立保护区”“侵犯菲律宾海洋权利”,话说得挺硬,但漏洞百出。

  先从国际法说起。黄岩岛到底是谁的?不是靠嗓门大,而是靠条约和历史。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30年《美英条约》两份文件里,菲律宾领土范围清清楚楚,黄岩岛压根不在其中。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没有改变这一点。中国外交部早已把这些条约挂在官网主页上,黑纸白字,不容抵赖。

  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直接回了干脆的三个字:“不接受。””三个字,直接让菲方的抗议原地熄火。林剑还补了一句,菲律宾所谓“抗议”根本无效,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设置保护区是中国政府的合法行政行为。最后还点名批评菲律宾持续在仁爱礁非法运送建材,警告其“停止挑衅”。

  这些话背后,不只是立场声明,更是一种节奏的变化。过去中方在南海回应往往较为克制,像2023年仁爱礁事件,中方表态用了将近24小时。

  而这次,从国务院批复到外交部回应,不到12小时,说明中方的政策反应机制已明显提速。对南海问题,中方不再“等风来”,而是“主动出击”。

  换句话说,马科斯想要制造国际舆论压力,结果却在三个字面前碰壁。中方不仅不接招,还反手甩出一套带法律、带证据、带警告的“组合拳”,让菲律宾的所谓“国际抗议”成了哑炮。

  马科斯政府打得是“借船出海”的算盘。自从2023年与美方重启《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以来,美国在菲律宾境内的军事存在大幅增加,南海周边的雷达站、军用跑道、后勤基地一个接一个。

  2024年,美菲联合军演高调举行,美军高官甚至公开表示要“协助菲律宾加强海上存在”。这些话听起来像是“朋友之间的支持”,但背后更像是“借菲之手,制华之势”。

  不过,中方却没有选择用军舰硬碰硬,而是以“环保”入局,这招其实更有杀伤力。从国际舆论看,军事扩张难免引发质疑,但保护生态、设立自然保护区,谁都挑不出毛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曾公开支持中国在南海推动生态治理,认为这有助于地区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南海的环保投入不是喊口号。据中科院南海研究所2024年发布的报告,仅过去三年,中国在南海主岛礁修复珊瑚礁面积超过300公顷,建立了20多个生态监测站,远高于周边国家的投入。换句话说,这不是“作秀”,是真干活。

  反观马科斯政府,国内经济压力山大,通胀率高居不下,青年失业率接近20%。而中国依然是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仅2024年就对菲投资超过60亿美元。可惜马科斯却偏要在南海问题上“硬扛”,一边接受中国的投资,一边在南海搞小动作,显得既矛盾又投机。

  表面上是“捍卫主权”,实际上却是“借题发挥”。在国内经济焦头烂额的情况下,马科斯选择把南海当成“出口阀”,既可以转移民众视线,又能讨好美国盟友。但这种双面做法,终究要为现实买单。

  中方这次对菲律宾的回应,简单有力,既有法理支撑,又有行动配合,更有外交强度。黄岩岛保护区的设立,不仅压缩了菲方在南海挑衅的空间,也给区域内其他“观望者”敲响了警钟:南海不是谁想搅就能搅的水。

  如果菲律宾继续在仁爱礁等地“坐滩不走”,不排除中方下一步会采取更强硬措施。南海的和平稳定,不能靠赌气,也不能靠拉帮结派。中方已经把态度摆在了台面上:该保护的要保护,该回击的绝不手软。三个字,是回应,更是底线。

推荐资讯